麻醉的十万个为什么?
8月29日,郑州市中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史牛华做客《医生说》节目,详细解读关于“麻醉”方面的知识。
麻醉很轻松吧?听说打一针就完事了?
那么,麻醉医生平时在干啥呢?
(资料图片)
俗话说,进到手术室里外科大夫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那么,在这背后,麻醉医生是怎样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呢?
首先,我们知道明天的手术是啥,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然后去病房看病人(术前访视),目的就是评估患者条件能否耐受麻醉和手术,如果出现某些情况,比如:血压太高了,血糖太高了,或者血红蛋白太低了等等,麻醉医生就会跟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暂停手术,待手术医生调整好病人的身体状况再进行手术,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了很多风险。如果病人身体状况经过评估可以手术,我们会告知麻醉的风险,签署麻醉同意书,并告知术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要吃饭喝水。在进入手术室前,我们会跟患者反复确认身份、手术信息。
进入手术室之后,在连接各种心电、血压等监护后,我们会从你的静脉留置针里推入麻醉药物,很快你就会睡着了,这时候我们会给你扣上面罩,面罩里面是氧气,我们会在你睡着之后通过面罩把氧气送到你的肺里面,保证你身体储备足够的氧气,然后我们就从你们嘴巴放一根管子到你们喉咙里面(气管插管或者喉罩),连接麻醉机给你呼吸。
在你睡着后,手术医生就开始手术,而此时,麻醉医生一直守护在你身旁,保证你的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如果术中发生意外事件,比如大出血或者心跳骤停等,我们会立即组织抢救,全力把你拉回稳定的生命线上。手术结束后,我们会呼唤你的名字,叫你醒来,这个过程叫麻醉复苏,当你听到呼唤,醒来的时候不要紧张,我们会把你嘴巴里面的管子拔出来,给你吸痰后带上氧气面罩,观察片刻,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安全送你们回病房。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麻醉会伤害神经系统吗?
手术麻醉后我会不会变笨?
麻醉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并且可以让患者进入无意识的状态。手术麻醉使用的药物一般是通过局部麻醉、静脉麻醉或全身麻醉来实现的。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可逆的,一般来说,当手术结束后,麻醉剂会在体内被清除,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但有些副作用可能会在麻醉后产生,如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这些副作用通常是短暂的。
虽然麻醉药物本身不会导致智力下降或变笨,但手术本身可能会对个体的认知和注意力产生一定程度的暂时影响。这通常是由于手术本身对身体的创伤和恢复过程所引起的,而与麻醉药物的使用关系较小。
全身麻醉会对小孩的智力有影响吗?
全身麻醉在小孩身上的影响是一个受到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早期的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接受多次或长时间的全身麻醉可能与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关联。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单次或少量全身麻醉对小孩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可能较小,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逆的。
医生,我怕痛,能多打点麻药吗?
不能随便加药。药量是根据患者和手术的情况进行“私人定制”的,是有科学的计算方式的。当然,对于特别怕疼的患者,或者特别疼的手术,麻醉医生可以为你提供多种镇痛选择,如“神经阻滞镇痛”“静脉镇痛泵”等,这些治疗技术都能很大程度地缓解术后疼痛。
什么是术后镇痛?
手术后的疼痛是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常给患者带来困扰,严重影响患者在手术后的舒适程度和康复进程,甚至影响睡眠障碍。
随近年来医疗理念的更新和对人文关怀的重视,术后镇痛治疗得到广泛的使用。镇痛泵作为术后镇痛的核心方案,能够安全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得到了医患双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1、为什么会有术后疼痛,有什么危害?
手术会造成身体的创伤并导致局部炎性,创伤和炎症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入脊髓和大脑,产生疼痛感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越大,疼痛就越剧烈,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术后休息,导致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进而产生高血压,心动过速,血栓形成,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胸部的疼痛可导致患者不敢自由的呼吸,无法咳嗽排痰,易发生术后的肺部感染。
疼痛可以影响术后的胃肠功能和排尿功能,使相关功能恢复延迟。
如果疼痛治疗不善的话,伤口疼痛还存在演变为慢性疼痛的可能。
2、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1. 静脉注射镇痛:应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静脉注射镇痛的效果非常明确,但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来给药,在给药间期会有疼痛的情况,镇痛是不完善的。
2. 神经阻滞镇痛或硬膜外镇痛:是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镇痛方式。缺点是,一般需要在术前完成镇痛治疗,而且这种镇痛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神经损伤,局部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并且,不是每家医院都会提供相关治疗。
3. 患者自控镇痛:即使用术后镇痛泵在手术后持续给患者泵注镇痛药物,能提供稳定的镇痛治疗,效果较好,而且相对于间断给药,副作用较少。
4. 局部麻醉镇痛:是一种安全的镇痛方式,但作用比较局限,镇痛效果有限。
5. 口服止疼药:术后早期患者常常需要禁食,应用受限。
6. 多模式镇痛:比如同时应用镇痛泵和神经阻滞镇痛,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当然了,费用也会高一些。
3、哪些手术需要使用术后镇痛泵?
胸腹部手术、心脏手术、脊柱手术、以及其他创伤大的手术需要使用镇痛泵。
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对术后舒适水平要求高的患者也可以使用镇痛泵。
由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术后镇痛泵和镇痛药物的使用,还是需要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决定。
4、等术后疼了再用镇痛泵行吗?
麻醉医生通常会在手术结束时就直接给患者使用镇痛泵,进而产生连续的镇痛效果。
如果等术后疼了再用,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难以产生满意的治疗效果。
因此,外科和麻醉医生通常都不会建议您术后疼了再加装,而是术前决定,手术后直接开始使用。
5、术后镇痛有副作用吗?
医生常在静脉镇痛泵中应用阿片类镇痛药,这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好,但个别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情况,如果有相关的症状,可以和您的主管医生联系,调整镇痛泵和镇痛药的剂量。
有的患者存在嗜睡、皮肤瘙痒等情况,但术后的症状是否与镇痛泵有关,需要什么治疗,还是请您及时和主管医生沟通,以给您提供针对性的处理。
6、镇痛药会上瘾吗?
镇痛泵里面的阿片类药物含量很低,在术后应用 1~3 天并不会成瘾,但如果需要长期应用,需要和您的主管医生充分沟通效果与副作用之间的平衡。
什么是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是分娩镇痛的通俗表达,又称为硬膜外分娩镇痛。麻醉医生给产妇的背部局部消毒、注射麻药把一根细小柔软的导管插进硬膜外腔导入药物。它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在国外应用非常普遍有无数母亲受益于这项技术。当然,无痛分娩不是完全无痛,产妇没有做无痛之前,她的疼痛指数可能达到8-10分,做了无痛之后就会降到3-4分,是人体可以忍受的轻度疼痛。
无痛分娩是通过硬膜外腔阻断支配子宫的感觉神经,减少疼痛,由于麻醉剂用量很小,产妇仍然能够感觉到宫缩的存在。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人们把这种“无加持、徒手顺产”的分娩痛形容为“断了十二根肋骨的疼痛 小腹曲线型爆炸疼 被人用大锤抡小腹抡了八小时”。
临床上把疼痛分为10级,大部分产妇在宫缩痛会达到8-9级甚至10级,如果10级疼痛程度=割肉,3-4级疼痛=静脉抽血或是轻微皮肤割伤,在疼痛指数中,分娩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居第二位。
“无痛分娩,让分娩远离疼痛,让孕妈更有尊严!”
无痛分娩安全吗?有无副作用?
有传言无痛分娩会导致胎儿畸形、弱智?
正好相反,无痛分娩恰恰是保护孕妈妈和胎儿的,无痛分娩可让产妇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此外还能降低产妇应激反应,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避免子宫胎盘血流减少等诸多好处,分娩镇痛帮助减少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减低意外发生事件。
安全有效实施无痛分娩技术环境要求高
麻醉是对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操作,实施分娩镇痛在环境和应激处理必须提前准备好,麻醉医师专业技术要求过硬,任何一项操作都是有潜在风险,所以实施分娩镇痛的从业人员,从硬膜外穿刺操作最基本的技能到循环管理、呼吸管理、应激能力处理等必须合格,操作设备齐全,环境应激处理,麻醉容易发生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呼吸、循环支持以及应激药物需备好,分娩镇痛要贯穿整个产程,分娩镇痛并不是“一针了事”,整个过程需要进行调整才能满足安全又舒适无痛的产程 ,确保产妇和宝宝的安全。
你适合做无痛分娩吗?
无痛分娩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的。医生会对产妇做一个产前评估,如果有妊娠并发心脏病等一些产科禁忌症以及麻醉禁忌症、产妇凝血功能异、背部皮肤感染脓肿或者菌血症、败血症的病人都不能选择这种分娩方式。
硬膜外分娩镇痛会导致产后腰疼吗?
很多人听说无痛分娩会导致产后腰痛,相关数据统计发现,自然分娩后腰痛的发生率是40%,而无痛分娩后是3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导致产后腰痛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1. 孕期体重增加腰肌超负荷,导致腰肌劳损;
2. 产程中娩出胎儿姿势对腰部增加过大负担;
3. 产后哺乳姿势不正确;
4. 产后育儿过度劳累。
那生孩子的这个过程是会延长吗?
对孩子有没有一些影响?
其实椎管内麻醉的这种无痛分娩的方法呢,从目前来看,基本上是不影响我们的产程的,当然,早期的时候,这项技术不是太完善的时候,对产程可能有一定的延长,但目前,因为我们通过改进麻醉药物、改进我们的方法。所以呢,这基本上是不存在了,它的产生呢,和我们不用这种方法的产生呢,基本上是没有区别。另外,这种方法因为大家知道它是从这个患者的背部,就是给她打这个麻醉药物,其实她这个麻醉的这种镇痛的药物呢,它是不进到血液循环里边的,或者说很少进到血液循环里边,所以呢,它就是对于宝宝的影响呢,是很小的,它主要的就是一个局部镇痛的一种方法,通过外周的这种方法,不是中枢镇痛的方法。
1.无痛胃肠镜是什么?与普通胃肠镜有什么区别?
无痛胃肠镜是全麻下让患者在无意识、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检查,从而消除患者恐惧感和不适感,使内镜检查和治疗顺利进行,检查结束后,患者很快就会苏醒,不会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对检查过程没有痛苦的记忆。比普通胃肠镜的检查耗时更短,诊查治疗更精准。
2. 无痛胃肠镜麻醉安全吗?
无痛胃肠镜麻醉所采用的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已在国内外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已得到公认。整个检查过程都将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进行生命指标的监测,并且会及时处理相关风险。
3. 无痛胃肠镜检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1)心电图和常规检查,麻醉医生术前评估是否符合全麻条件。
(2)内镜检查前保持空腹,要禁食至少8小时,禁饮至少4小时。
(3)检查前一天禁止吸烟,术前取下假牙,穿宽松衣物。
(4)女士卸妆、卸掉指甲油。
(5)基础疾病患者检查当日应规律服用降压药、心脏病药物等,但应停服降糖药物。
(6)检查当日需要家属陪同。
4. 无痛胃肠镜虽好,但以下患者不建议做无痛麻醉检查:
(1)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2)存在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
(3)肝肾功能损坏的患者。
(4)对麻醉药存在过敏史,牛奶、鸡蛋、海鲜有严重过敏史患者。
(5)重度肥胖并发鼾症患者。
(6)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女性。
(7)急性胃扩张、大量胃出血、消化道梗阻患者。
5. 无痛胃肠镜检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做完无痛胃肠镜检查后建议禁食2~4小时,根据身体情况和治疗要求逐渐给予半流质、流质食物。
(2)无痛胃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不得驾驶机动车辆、进行机械操作和从事高空作业。
聊聊“酒神”与麻醉的一些事情
在平时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被问到“医生,我平时特别能喝酒,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麻醉时得多给我打点麻醉药啊,要不然麻不倒我。”
首先,咱先聊一下什么样的人酒量大的这个问题:平时一喝酒就脸红的人,酒量是真的不好!人们喝酒后,酒精会在肝脏内被几种脱氢酶多次氧化,最后以水和二氧化碳的方式代谢掉,喝酒脸红的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过量饮酒后导致酒精不容易被代谢掉,使乙醛让毛细血管扩张,才出现喝酒后脸红的现象。所以说,喝酒后有些人面不改色、心不跳,意识清醒,思想独立,走路不扶墙的人才是真的“酒神”。温馨提醒:酒虽好,请大家不要贪杯哦,小酌怡情,大喝伤身!
酒精和麻醉的关系:
(1)酒量好的人是否需要更多的麻醉药呢?
饮酒后大部分的酒精主要依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氧化代谢,故长期饮酒的人,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合成量增加并持续处于活跃状态。而巧合的是,细胞色素P450也会参与诸多麻醉药的代谢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何长期饮酒的病人麻醉药代谢也会加快。对于酒量较大的病人,由于药物的首剂消除作用增加,因此使用通过肝脏来代谢的麻醉药物时剂量也应当有所增加,酒量好的人需要更多的麻醉药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前提是这些药物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否则这种影响就很小了。
(2)长期饮酒会导致病人在手术中“麻不倒”吗?
对麻醉剂量的影响主要是年龄、体重、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以及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其中全身麻醉的病人,术中需要使用除了镇静药以外,还有包括镇痛药、肌松药在内三大类麻醉药物,它们相互佐成,协同完成麻醉过程。麻醉医生也与时俱进提出“精准麻醉”的理念,即通过现代化的给药及管理方式,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标准化的麻醉管理,从而让患者既舒适又可安全地度过手术期。目前在实施全身麻醉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麻醉深度监测和麻醉药物靶控输入系统,可以有效保障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在“精准麻醉”管理之下,“麻不倒”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对于“半麻”(局麻、区域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的病人来说,饮酒一般不会影响麻醉的效果。
(3)从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酒量大抗麻药的人,多数为年轻人、经常喝酒的人、经常体育锻炼的人或肝功能非常好的人,这些人需要较多的药物才能达到预期的麻醉深度。从医学上也可以解释这些现象:肝功能好的人,肝药酶的活性较好,对麻醉药物代谢能力很强。在有或无酒精的影响下,都可能比较抗麻药;年轻人或者经常体育锻炼的人机体代谢非常旺盛,也可能表现为抗麻药。
经常喝酒的人,肝脏产生的乙醛脱氢酶相对较多,对酒精有很强的代谢能力,但是这种情况不一定抗麻药!当肝脏还处于非常健康的情况时,可以非常轻易将有毒物质、药物或者酒精代谢掉。一旦肝脏感染各种肝炎病毒或发生肝硬化,其解毒能力大大下降。虽然仍然很能喝,但已是强弩之末,随时崩塌。因此,在临床上,麻醉医生也会经常遇到这类能喝酒但又不抗麻的病人,甚至其身体恢复速度还不如正常人。因此,能喝酒的人,不一定抗麻药!
是否存在“一捂即晕、一拍即昏”的迷药
喜欢看剧的朋友,一定对不少剧中用迷药下毒的桥段记忆深刻,被害人一旦被迷药捂住嘴后,一下就会昏睡过去。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迷药”呢?
首选明确告诉大家答案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种药物。因为我们在临床麻醉中有一些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等一些吸入性麻醉药物,即使吸入性麻醉药物需要达到麻醉状态即通俗所说的睡着了,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吸入麻醉最快也需要1分钟左右才会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才会进入麻醉状态,所以不存在“一捂即晕、一拍即昏”的迷药,如果有几秒钟就能够达到麻醉状态的药物一定会被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为患者服务。这种电视剧所使用药物大多数是乙醚,一捂或者一拍不能达到效果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挥发的原因药物浓度达不到,二是一捂或者一拍时间达不到,所以电视剧中这种桥段是一种夸张的创作手法。电视剧饮料中下药致使昏迷的药物大多是一些镇静的精神药物,这些桥段存在一定的科学依据,所以在此建议大家在外不喝来源不明的饮料等。
文字:程鹰
编辑:弓雪
统筹:马松林、李昌虎